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
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,想要精通攝影,那么就需要懂得一些技巧和方法,這樣的構圖方法也是每個新手都需要去學習的,攝影也需要時常的練習,下面為大家分享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。
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1
1、水平線構圖
水平線構圖比較常用于表現廣闊的景物,比如海面、湖面、草原這類題材。
拍照時可以根據水平線的位置進行構圖,來表現主體。比如說,我們拍攝的主體是湖面,那么就可以將水平線放在畫面的1/4或者1/5的位置,重點突出水平線以下的湖面。
那如果你的主體是天空,那么水平線就可以安排在畫面靠下 1/4或1/5的位置。
2、垂直線構圖
垂直線構圖比較常用于表現樹木或建筑,會給人一種向上、堅定、挺拔的感覺。
如果要表現向上生長的樹木或者是其他豎向式的景物,照片的頂上最好不要留白,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這個主體是無限延伸的。
3、S形曲線構圖
如果畫面中存在S形曲線,那就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構圖,一般來表現女性的身材,或者是在拍攝河流、道路時也會經常用到。
4、斜線構圖
斜線構圖,即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呈現為傾斜的線條,視覺上運動感會更強。一般情況下,拍攝激烈的賽車或其他速度型比賽時常用此類構圖。
5、三角形構圖
三角形具有穩定性,這個大家都知道,拍照時運用這種構圖方法也是同樣的效果。用于表現人物的穩定感、 自然界的雄偉。
6、引導線構圖
這種構圖手法比較常用于拍攝橋梁或者是筆直的道路,使畫面具有很強的縱深感,同時增強畫面盡頭的神秘、未知感。
比如說下面這張照片,前景的石頭堆就是一個引導線,將大家的視線引到最遠處的小船。
7、散點式構圖
散點式構圖就是以分散的點的形狀構成畫面,其主要特點是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比較常用于拍攝地面的牛、羊群或馬群,或者草地上星羅棋布的花朵。使畫面有較強的韻律感。
8、三分法構圖
將整個畫面分割成9個相同的區域,拍攝時將主體安排在分割線的4 個交叉點上或者是任意一條分割線上。
三分法構圖可以避免畫面呆板、無趣。
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2
攝影構圖的幾種基本方法
一、平衡式構圖 給人以滿足的感覺,畫面結構完美無缺,安排巧妙,對應而平衡。
常用于月夜、水面、夜景、新聞等題材。
二、對角線構圖 把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,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,同時也能使陪體與主體發生直接關系。
富于動感,顯得活潑,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,吸引人的.視線,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(例如聚光燈照射主體)。
三、九宮格構圖(也叫井字構圖) 將被攝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“九宮格”交叉點的位置上。
“井”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主體的最佳位置。一般認為,右上方的交叉點最為理想,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。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這種構圖格式較為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,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,具有突出主體,并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。
四、垂直式構圖 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。
常用于表現萬木爭榮的森林參天大樹、險峻的山石、飛瀉的瀑布、摩天大樓,以及豎直線形組成的其他畫面。
五、曲線式構圖 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線的構圖形式,具有延長、變化的特點,使人看上去有韻律感,產生優美、雅致、協調的'感覺。
當需要采用曲線形式表現被攝體時,應首先想到使用S形構圖。
常用于河流、溪水、曲徑、小路等。
六、框架式構圖 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,能增加畫面的縱向對比和裝飾效果,使照片產生深度感。
七、斜線式構圖 可分為立式斜垂線和平式斜橫線兩種。
常表現運動、流動、傾斜、動蕩、失衡、緊張、危險、一瀉千里等場面。也有的畫面利用斜線指出特定的物體,起到一個固定導向的作用。
八、向心式構圖 主體處于中心位置,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構圖形式,能將人的視線強烈引向主體中心,并起到聚集的作用。
具有突出主體的鮮明特點,但有時也可產生壓迫中心,局促沉重的感覺。
九、三角形構圖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,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動感效果 。
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,有時是以三點成一面的幾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,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。
這種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、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。其中斜三角形較為常用,也較為靈活。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、均衡、靈活等特點。
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3
攝影的拍攝方式如下:
1、平攝畫面:指被拍攝者與鏡頭的拍攝處于同一水平線上。自然親切、客觀、貼近生活,交流感強。
2、仰攝畫面:指被拍攝者高于鏡頭的拍攝水平線。表現出高大、宏偉、突出、夸張、優越、贊揚的形象。
3、俯攝畫面:指被拍攝者低于鏡頭的拍攝水平線。一覽眾山小。展示環境、位置、規模、數量等。
4、頂攝畫面:指被拍攝者處于鏡頭的拍攝垂直下方。展示被拍攝者環境、位置、形狀、規模、數量等。
攝影的光源及其照射方位
順光,是指拍攝方向與光源照射角度相同,被拍攝者正面受光均勻,曝光基本準確,不會出現曝光過度或不足的情況。不過,使用順光拍攝可使景物明朗,但因為沒有陰影,沒有明暗層次,所以缺乏立體感。
側光,是指拍攝方向與光源的照射角度不同,形成一定的夾角,被拍攝者受光不均勻,正面受光或多或少,側面受光也是或多或少。拍攝時如果正面受光面積大,曝光接近準確的面積就相對大一些;
如果正面受光面積小,曝光接近準確的面積相對小一些,明暗對比比較好一些。應該說側光要比順光、逆光更容易塑造影像,因為明暗對比比較強烈,能較好地表現人或景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。
逆光,也叫背面光,是指拍攝方向與光源的照射角度相對,形成大的夾角,被拍攝者正面不受光,后面幾乎全受光,側面受光或多或少,所以常常曝光不足,必須大幅度地調整光圈或速度才能達到準確曝光的要求。不過,逆光拍攝能比較好地展現人或景物的輪廓。
頂光,是指拍攝方向與光源的照射角度為垂直的夾角,就像中午的太陽光從高空垂直照射在人的頭頂上一樣。被拍攝者的四周從上到下會受光是否均勻要看被拍攝者的形狀。如果上大下小,那上面受光面積大;如果上小下大,則上下都會受光,如山峰、教堂等。頂光拍攝對表現景物由上至下的明暗層次感還是比較好的,但對表現景物的質感不是很好。
【攝影的幾種構圖方法】相關文章:
攝影構圖幾種基本方法08-31
攝影構圖方法有哪幾種10-19
攝影構圖有哪幾種方法08-31
手機攝影構圖方法10-26
攝影常用的構圖方法08-31
攝影構圖的基本方法10-19
攝影12種構圖方法10-26
攝影典型的構圖方法有08-31
攝影構圖方法有哪些10-19